近日,市政府辦發布《關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向頑瘴痼疾亮劍,對痛點淤點堵點難點開刀,持續當好優化營商環境的“店小二”,為我市“經濟倍增、跨越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意見》明確四大重點任務。
一是持續深化商事領域改革,讓經營更便利。
持續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水平。進一步優化我市企業開辦“2半0”標準,將銀行開戶納入企業開辦服務范圍。加快完善市場主體“一鏈通”審批服務模式并在全市復制推廣,實現企業申辦營業執照秒批服務,強化企業開辦各流程信息共享、并聯審批,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推行簡易注銷“極簡辦”,強化企業營業執照注銷、稅務、社保、公積金和銀行預約銷戶等環節信息共享,實現協同辦理,全流程0.5個工作日辦結(不含公告時間)。企業變更環節推行“確認即辦理”,相關登記信息發生變更后,企業可選擇是否自動同步更新涉及稅務、社保、公積金等部門相關信息,企業無需再次申辦或提供其他任何材料,通過“一網通辦”平臺確認變更信息,相關部門即時辦理相關事項變更手續。持續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對涉企經營許可實施“一單管理”,持續推進“照后減證”。大力推進全市范圍內“一業一證”改革,實現便利店、超市等19項特定行業經營“一證準營、全省通用”。鼓勵縣市區試點推行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和準入準營一次承諾即入機制。
優化用電用水用氣服務。嚴格落實工商用戶建筑區劃紅線外用水用氣工程安裝“零投資”,完善紅線外零收費費用分攤機制和財政補貼機制。
此外,還將進一步優化招標投標管理,完善政府采購工作機制,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強化人才資源匯聚等。
二是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功能,讓辦事更高效。
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信息化建設。鞏固完善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應進必進”工作,推進市縣兩級部門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改革,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便民服務場所事項實現100%入駐并采用綜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務。梳理完善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檔案應用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按照高頻政務服務“省內通辦”事項清單,統一辦理流程、辦事指南、辦理時限等,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支持信息化建設基礎相對較好的地區加快建設完善市級智慧城市大腦,實現“—網統管”。圍繞政府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職能,全面部署專題應用建設。推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市場主體各類證明材料、信用信息更新情況聯動,跨部門便捷查詢自動調用。
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鞏固提升19項已實施“一事聯辦”事項,圍繞個人、企業兩個全生命周期,分別新增一批“一事聯辦”主題服務。推廣在線身份認證,實現企業、個人年度辦事頻次前20%的高頻事項全覆蓋,探索20個以上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在企業、個人高頻事項中的應用場景,滿足全程在線辦理的需要。完善企業專屬網頁功能,推進一批基于企業專屬網頁的精準化服務應用場景,推介服務與企業需求匹配滿意率不低于80%。建立“一網通辦”幫辦制度,推動“線上人工幫辦”覆蓋100個高頻事項。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指尖行動”,加快實現移動辦理。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更加便利。全面實現線下、線上自助查詢,完善企業不動產信息網上查詢功能。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小型工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25個工作日。優化審批流程,鼓勵有條件縣(市、區)在實現工程項目審批“80、60、40”標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縮減至80個工作日,社會一般投資項目縮減至60個工作日,帶方案出讓土地的項目縮減至40個工作日)基礎上,進一步縮減審批時限。深入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實現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比例100%。全面推進“多測合一”,優化整合驗收、不動產登記等階段測繪事項。向市場主體免費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圖,工改系統中添加“多測合一”模塊,實現同一標的物的測繪成果共享互認。全面推廣新增工業用地項目“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審批模式。以茅箭區為試點,探索簡易低風險工業項目“極簡審批”和其他工業項目“驗收即拿產權證”。推行新建項目“交房即交證”,實現開發企業在向業主交房時,不動產登記機構即向業主發放不動產權證書。
此外,還將繼續優化登記財產制度,優化納稅服務,推行政策兌現集成服務等。
三是持續規范涉企執法司法行為,讓監管更公平。
構建全周期閉環信用監管。依法依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納入范圍、失信約束措施。
實施審慎、規范、公正監管。探索將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處罰、免強制清單范圍擴展至各執法領域。進一步完善各領域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并公開發布。對不合理罰款事項提出取消或調整的意見,按程序修訂相關政府規章。
繼續加大司法保護和服務力度,提升“立審執”質效,優化破產重整機制等。
四是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服務水平,讓循環更暢通。
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鼓勵企業使用全國通關一體化、“提前申報、貨到放行”“兩步申報”等多種模式。
降低跨境貿易成本。持續落實貨物港務費等免收費政策。
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建設開放型經濟新平臺。加快推進十堰保稅物流中心B型申建工作,搭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加快推進十堰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十堰快遞物流園、佰昌倉儲物流產業園二期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綜合交通物流樞紐。支持省港口集團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十堰港總體規劃》批復。推動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張灣區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不斷擴大我市汽車及零部件出口規模。
《意見》要求,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全面落實“指標長”責任制,部門“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持續加強工作力量和隊伍建設,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繼續深入開展先行試點創建工作,對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先行先試,形成成熟模式后全市推行。充分利用十堰市政府網上問政平臺,“12345”市長熱線平臺,湖北陽光信訪信息系統等收集涉營商環境投訴信息,對損害營商環境的各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嚴肅追責問責。(記者?吳楠)